将已有名气的、叙事性语言的长篇小说浓缩转换成立体舞台形象,确是一番艰难的再创造。编剧张宇清不局囿于黄蓓佳的同名小说,断然让原作贯串始终的二号人物金铃之母远渡重洋去深造,提升不谙家务的父亲金亦鸣来照料即将小学毕业参加“中考”的女儿。一心想做好孩子的金铃热情开朗无忧无虑,她关心班级荣誉,倡议组织男女混合足球队,要和校队决战个高低;她关爱小动物,经常收养一些被遗弃的小猫小狗,为找不到桑叶吃的蚕宝宝伤心。但是她在学习上却经常因为漏题、看错题而分数上不去,使得爸爸对这个喜欢当足球守门员的女儿很不放心,甚至怀疑她脑子有病……由此生发出父女之间或喜或悲亦庄亦谐的喜剧情节来。
观众看滑稽戏,必然期待能引人开心的滑稽噱头。早期滑稽戏的讽刺锋芒多用于暴露黑暗鞭挞丑恶,以及描写人物的悲欢遭遇。新时期以来,滑稽戏着力尝试以幽默、诙谐、滑稽的情节刻划新人物的新品格。喜剧大师查利·卓别林曾说:“我们的一切成功归根结蒂都不过是一种对人的认识……我最注重的,就是使观众看到处在尴尬可笑局面的某个人。”《我要做好孩子》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反映了艺术家“对人的认识”,反映了应试教育下我国千百万普通人家家长与孩子的尴尬处境,以轻松调侃的喜剧风格阐述有关造就未来民族性格的大主题。
滑稽噱头有粗细文野之分,给少年儿童看的戏剧,尤其要避免庸俗笑料的副作用。剧中金父给女儿开营养菜单、金铃买麻油错买了辣油,给父亲拔白头发等都是显示人物个性、滑稽而不低俗的噱头。其中,我觉得尤其第七场的情节跌宕起伏,结构最为缜密。
金铃听到爸爸打手机便忽发奇想,冒充妈妈给老爸打越洋电话,劝他不要拿分数压女儿,谁知竟引出他大段唱叹起苦经:“不是我不让她玩,不是我不让她闲。分数考试是硬仗,我要有副铁心肠。”……金铃听到爸爸的心里话,不由得边哭边叫爸爸,金亦鸣这才明白不是妻子的国际长途,是女儿的室内电话。金铃正在为数学考试没有粗心而高兴,爸爸却非要打电话问老师,偏偏老师错看成69分,爸爸大怒,把蚕宝宝打翻。金铃神情木然,唱起医院所见精神失常少女的歌,金父一震,连忙收拾起蚕宝宝来哄女儿:“从今以后不管69分还是96分,你都是好孩子,从今以后,不讲分数……”这时,电话又响,原来是老师错把96分看成69分了!这突如其来的喜悦又使金父进入神经质的狂喜。最后,金铃感叹:过去,我一直以为我们做学生的很难,现在我才知道,做家长的比我们更难!看到此处,我的双眼湿润了,但分辨不出是喜悦还是悲伤。
这出戏从家长和孩子两种视角双向开掘主题,我们倾听到金铃心灵深处的呼唤,也感受到为人父者肩上的重负,从而认识到:应试教育非改不可!